《南京艺术学院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期次:第482期   作者:吉爱明   查看:222   


欲明大道,必先知史。历史是百科全书,记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盛衰兴亡;历史是一面镜子,能够从中看清世界、参透生活、认识自己;历史是一位智者,能述说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

2020年1月,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指出:

“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中国共产党100年历史,是党领导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中国70多年历史,是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新时期改革开放40多年历史,是符合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辉煌篇章。社会主义发展史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交相辉映。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今天,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一个忘记来路的民族必定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一个忘记初心的政党必定是没有未来的政党。今天,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更需要重视、研究、借鉴历史。

学习“四史”可以使我们坚持唯物史观,树立科学的历史观,摒弃历史虚无主义。

从一定意义上讲,历史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的过程中形成和积累的实践经验、理论认识、知识智慧、思想方法等的百科全书。曾经一个时期,历史虚无主义有所泛滥,社会心理浮躁,荣辱、是非、美丑、善恶不分现象抬头,颠覆历史、歪曲历史、戏说历史、嘲笑英雄、解构主流等现象不时出现。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因此,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习近平指出,“要警惕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坚决反对、抵制党史问题上存在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他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历史要沉潜下心,积极思考,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努力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努力提高历史文化素养,提高领导水平。学习“四史”,可以使我们更加坚持唯物史观,树立科学的历史观,从而用科学的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去分析和研究历史。

学习“四史”可以使我们明晰“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

不管走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革命理想高于天。习近平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学习“四史”,会深刻地感受到,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只有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才能无愧今天的历史担当,也才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英烈功勋彪炳史册,烈士精神烛照未来。只有缅怀先烈,心存敬意,感受崇高,才能获取精神的支撑和前进的动力,从先烈精神中汲取奋斗力量。

根本固者,华实必茂;源流深者,光澜必章。通过学习“四史”,会更加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无穷魅力和价值,会被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人格魅力和崇高风范、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马克思主义的道义力量、马克思主义的强大逻辑力量所折服。

学习“四史”可以使我们明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又是如何使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权辱国、内忧外患、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解放和幸福,是无数仁人志士的梦想。近代历史上,中国曾经产生了大大小小几百个政党,争相登上历史舞台,但大都是过眼烟云、灰飞烟灭,无力承担历史的重任和人民的期待。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焕然一新,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感天动地的成就,创造了惊天动地的人间奇迹。

通过学习“四史”,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自豪和艰辛;感受到“中国人民富起来了”的荣光和不易;感受到“中华民族强起来了”的飞跃和光荣。感受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奥妙和原因。

学习“四史”可以使我们明晰“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更加坚定“四个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经过艰辛探索、奋斗而创造出来的,风雨兼程、栉风沐雨,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伟力和历史渊源、历史底蕴、历史逻辑。

通过学习“四史”,我们可以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更加明晰和坚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真理。更加明晰和坚定“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真理。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独立自主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国强民富。历史和实践证明,封闭僵化的老路走不通,改旗易帜的邪路是死路一条,“中国之治”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康庄大道。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四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政治财富和精神瑰宝,只有对深入学习透彻,才能为我们的进步发展指明道路、引领方向。习近平强调:“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以史鉴今、资政育人,我们当代大学生们应当主动忆四史、学四史、悟四史,彰显青年担当,砥砺前行的青春力量。

当代大学生要在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的辩证统一中学史明道矢志。

要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双重角度,深刻了解中国共产党近百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史、新中国70多年砥砺奋进的发展史、改革开放40多年擘画蓝图的变革史、社会主义发展500多年正道沧桑的实践史。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中汲取中国精神,掌握马克思主义精髓,明确理想信念和人生选择,把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与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将小我融入大我,做到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

当代大学生要在坚持和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赓续红色基因。

“四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的奋斗史与发展史,也是中华民族的红色家谱,社会主义运动实践交融贯穿在其中。大学生作为整个社会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肩负着民族的重托和时代的使命,要在坚持和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赓续红色基因。

当代大学生要做红色家谱的传承者;要做红色基因的赓续者;要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坚定支持者和拥护者。要树立大历史观,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是整体的、系统的、历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不能用现实割裂历史,也不能用历史否认现实。要树立全球史观,正确认识并理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中国共产党与其他国家的政党、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在推动人类文明对话互鉴、交流沟通中凝聚青春正能量。

当代大学生要在历史认知向政治认同的转化过程中涵养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既是一种情感表达,也是一种政治归属,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四史”蕴涵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将家国情怀中的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合力意识融汇成了一股强烈的情感,追求国家统一富强、民族凝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大学生不仅要对“四史”在认知层面形成历史认知,还要在情感层面增强情感认同,在意志层面内化为政治信念和道德修养,在行动层面外化为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学习“四史”是一场精神上的长征,让我们坚定理想信念,矢志奋斗拼搏,成为堪大任的筑梦人,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前进姿态,同亿万人民一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奋勇搏击。

南京艺术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5676次访问,全刊已有1223912次访问